“論聲音素質,Pendragon相較於大部分同價位耳塞無疑都不落下乘,極高的聲音密度和強悍的動態表現都使它穩穩立足於超旗艦耳塞行列,論調音個性,它用目前耳塞領域頂級的低頻質感,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大地般的扎實和穩重,尤其在超強的素質功底支撐下,這份調音並沒有以犧牲其它方面為取捨,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
個性超旗艦
以前和燒友們討論過一個問題:天價超旗艦耳塞為何讓人著迷?在大部分人心裡,超旗艦耳塞核心亮點就是代表著隨身領域最頂級的聲音素質。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不過在我心裡,頂級的素質也好,挑戰行業上限的技術也罷,這些都是它們立足於“超旗艦”這個名頭的基石,到了素質的巔峰,論誰比誰細節多一丁點、聲場隱約開闊一小圈,放在聽感上著實沒什麼特別的意義。真要說把玩這些耳塞時獲得的最大樂趣,還得是品味各個不同品牌融入產品的那種極致又無可取代的聲音審美,例如NOBLE麒麟,聲音輝煌如一座宮殿讓人過目不忘;UM群星之上,聲如其名有著星空般華麗的高頻質感;Astell&Kern NOVUS,以飽滿的信息量層巒疊嶂似鋪開,用淡然姿態重現出規整、嚴謹的音樂場景。
這些年來除了它們,實際上還有很多調音各成一派的超旗艦耳塞在逐漸成就這個領域的多姿多彩,這其中可能更多人只關注到了像NOBLE、Empire Ears、UM這種處於風口浪尖的品牌,但有一些不被普通玩家熟知的高端品牌同樣是被資深燒友們所鍾愛,例如中國香港的Nostalgia Audio就是其中之一,最近我蹭到了它家前段時間熱度很高的新品潘德拉貢Pendragon,其獨特的外觀和奢侈的用料可以說是剛好切中了我的興趣點。
客觀體驗
初見之下,Pendragon最吸人眼球的就是面板外層航空級鋁材CNC的金屬邊框,金色配色和高精度龍鱗紋理的設計對美觀度和高級感有著很大加成,面板使用自家研發的“五色碎碳纖維面板”,並印有西方龍圖,整塊面板在光線下可以折射出十分絢麗的視覺效果,這種獨特的設計語言與奢華用料相結合使Pendragon僅憑借外形就足以吸引到很多燒友注意了。在配置方面,Pendragon走的是比較極致的路線,單邊2動圈+2骨傳導+6動鐵+4靜電共14顆單元,加上6路分頻的設計不可避免地為它帶來了龐大的腔體,但大面積樹脂材質的應用也使它具有和外形非常不符的輕盈重量,單獨拿在手裡感覺和大部分多單元耳塞沒有太大差別。實際佩戴時這種輕盈的腔體也的確為耳塞的牢固程度提供了很大加成,輕度運動的狀態下也不會輕易脫落,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出音導管略粗,選擇耳塞套建議比平時小一個尺碼。
耳塞玩多了其實還能發現一個規律,大家玩入門低端耳塞一般因成本較高很少去花心思換線,玩到中高端耳塞之後,出於調音和挖掘耳塞潛力的目的往往喜歡再專門配一條更合適的線材,而到了數萬級的超旗艦行列這種趨勢又有所回落,這其中主要是因為類似價位的耳塞大多已經配備水準相當不俗的原線作為調音審美呈現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作為提高產品溢價的附加值)。Pendragon的原線Caliburn便是如此,其線芯21.5AWG,主芯採用4N德國無氧銅以Litz Type 4S四絞結構編織成,內層屏蔽網採用5N無氧銅鍍銀材質。Caliburn外皮是定制美國SoftFlex PVC材質保護層,半透明黑色裡面隱約可看到交織的屏蔽網,分線處和插頭採用灰色的金屬材質部件,與耳塞本體色調結合得十分自然,主打高貴優雅的設計風格。此外這款線材在超旗艦耳塞原線中還算是比較柔軟的,收納不易打結,佩戴無明顯聽診器效應,雖不算細但使用體驗蠻不錯,通勤出街及出差旅遊等場景下均不會帶來負擔。
聲音部分
Pendragon是我聽過的超旗艦耳塞中聲音最為穩重扎實的幾款之一。它用強有力的下盤為聲音整體打造出了非常堅實、醇厚的基礎底色,磅礡的信息量為低頻凝聚出了肌肉感十足的誇張密度,使得各類音樂的演繹都能夠擁有著踏實、沈穩的落地感。作為其最鮮明的個性,這不同於輝煌的宮殿以崇高和華麗奪人眼球,它更像立足於一片遼闊的土地上瞭望由音樂搭建起來的風景,聆聽過程如同觀賞哺乳動物的生活百態,歌曲的情緒隨著它們覓食、跟蹤、追逐再到收穫起伏變化,每一個踏足到地面的步伐所引起的震顫都從這片土地傳遞至感官,鼓聲敲擊的一刻緊實的低頻瞬間迸發,把聽者情緒帶進音樂的場面當中,鼓面輕輕蕩漾時殘響彷彿具像化為揚起的塵土,在下一步到來之前恰好歸於平寂,直至演奏高昂之時,那種“萬馬奔騰”般的激烈與真實感都被這份堪稱完美的低頻表現所詮釋出來,即使相比平時在用的其它超旗艦耳塞,在聆聽如《鼓詩》這類音樂時Pendragon也顯得尤其出色且富有沉浸感。
而在中頻部分Pendragon充分兼顧到了聲音的還原度,或許有些燒友會認為低頻能量充沛的耳塞往往也要為中頻增加更大力度的潤色,以此來適應流行人聲音樂,不過Pendragon對於中頻的打磨明顯是更加中性、不偏頗的,它以微弱濾鏡般的方式適當柔化了聲音中鋒利的稜角,並最大程度保留了音樂本身所持有的音色特徵,當音樂土地上在上演食物鏈的狩獵時,各類“動物”甚至它們身上繃起的肌肉都清晰可辨,這種“騾是騾,馬是馬”的準確呈現無疑對於不同音樂種類都有著很高的兼容性,不僅演繹人聲音樂有著出色的感染力,而且在刻畫器樂編制曲目時對於管、弦樂等音色的拿捏也極為精准。高頻方面Pendragon具有較高的延展性,並且注重音色的順暢度,聆聽帕格尼尼《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時,在獨奏小提琴輕快的炫技段落里,高頻急促的反復變化過渡絲滑流利,斷奏處樂器聲音即便是戛然而止,那種質感明亮又有層次的音色也讓人印象深刻。
極強的聲音密度和老道的三頻打磨一同構成了Pendragon基礎的聲音面貌,強悍的動態表現和包裹感出眾的空間塑造則為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Pendragon非常善於把控聲音強弱的變化,風雨雷霆交加的複雜編制類大場面它能夠很好地詮釋出狂烈、沸騰般的聲音氣勢,在此之余也照顧到每個細微之處的轉變,管樂齊奏時磅礡的氣勢充滿整個聲音空間,弦樂顫音在背景里清晰、沈著地演奏,兩者各司其職構建出音樂的完整性,小提琴淺吟低語時聲音微弱的轉變也能被準確捕捉,從而使曲目情感傳達得更加淋灕盡致,而它聲場的橫縱向排布不僅準確有序,整體規模的搭建更是毫不逼仄,容納大多數大編制類音樂的舞台都綽綽有餘。
搭配玩法
如果只看19Ω阻抗、115dB靈敏度的數據,可能很多燒友容易誤以為Pendragon是一款比較容易伺候的耳塞,但我實際嘗試過各種搭配發現它的搭配門檻並不低,如果想要發揮它7、8成以上實力最好還是搭配中高端或是旗艦前端使用。其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Astell&Kern的新品PD10,這款前端的驅動力足以駕馭一些便攜大耳,素質出挑,風格上是比較寬松溫暖的類型。用PD10驅動Pendragon能夠將這款耳塞的特點和優勢都展現得非常突出,空間框架的搭建規整、開闊,聲音層次清晰,各組成元素定位準確,三頻方面,低頻在保持出色凝聚力的基礎上殘響有了些許增多,氛圍變得非常濃郁,當然如果不想使低頻過於搶眼的燒友也可以嘗試把原裝硅膠套換成其它類型耳塞套,比如我最近在用的金屬導管耳塞套AZLA mithryl,它就可以適當收斂低頻量感,增強聲音密度,同時保持出色的高頻通透度。除此之外Pendragon搭配PD10相比於其它中正均衡的前端,中頻厚度也有小幅加強,流行人聲的感染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聆聽古典曲目時這套搭配對於聲音整體樂感的把控相當到位,可以很好的呈現出樂曲所要傳達的情緒。當然,和Pendragon聲音契合度較高的前端不僅有PD10,類似樂圖墨菊、山靈M8T、SP3000T等聲音溫暖、精緻、耐聽的類型設備,都可以和它組成素質與聽感兼具的隨身系統。
基於對Pendragon豪華單元配置的期待,我也嘗試用台機去探索了一下這款耳塞的聲音上限,選擇台機的時候我更推薦搭配聲底乾淨且音色較為精雕細琢的類型,例如我前不久分享過的TEAC的HA-507,這款解碼耳放一體機素質在同價位處於中上等水平,以解析力見長,且聲音細膩,中高頻表現力比較亮眼。相比較大部分隨身前端,HA-507驅動Pendragon在聲場、動態表現上明顯挖掘出了更大的潛力,在演繹大編制曲目時,能感受到橫向兩端沒有明顯的聲音邊界感,器樂在空間內的定位分布更加精准,同時洶湧的氣勢充斥在聲音空間內,把音樂整體的規模再度提升了一個檔次。風格方面,HA-507驅動下的Pendragon表現更加均衡,三頻無特別搶眼的突兀感,中高頻在原本順滑、通透的基礎上增添了一絲華麗音染,弦樂音色過渡得更加細膩自然,對於各種音樂類型的兼容度也變得更強。
結語
耳塞領域發展到2025年,超旗艦型號的個性樹也生長到了比以往都更加枝繁葉茂的地步,非常多優秀產品的不斷湧現讓我聽得耳花繚亂,Nostalgia Audio這款潘德拉貢Pendragon的調音完全算得上是其中標桿級審美之一。
論聲音素質,Pendragon相較於大部分同價位耳塞無疑都不落下乘,極高的聲音密度和強悍的動態表現都使它穩穩立足於超旗艦耳塞行列,論調音個性,它用目前耳塞領域頂級的低頻質感,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大地般的扎實和穩重,尤其在超強的素質功底支撐下,這份調音並沒有以犧牲其它方面為取捨,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
Source: https://mp.weixin.qq.com/s/MNfR7c7frm94iPDtwu4KVg